印刷行业的湿度调控
在纸张保管中应合理控制湿度
包装印刷所用的纸张或纸板,往往会因为保管不当而影响其性能。下面的文章就如何在不同的保管场所控制温湿度来避免纸张变形等问题做了介绍。
纸张是亲水性很强的材料。纸张含水量的变化会造成纸张变形,变脆,引起印品套印不准,纸品成型加工过程中出现断裂等问题。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是影响纸张含水量的主要因素。纸张不仅在同纸张的接触过程中吸收水分,而且还有从潮湿的空气中吸湿的能力,并向干燥的空气中排水。纸张吸水后发生膨胀,各方向的直线尺寸和面积都会增加,机械强度有所降低;纸张在脱水后发生收缩,各方向的直线尺寸和面积都会缩小,变得僵硬发脆。所以,控制纸张性能变化,必须控制纸张含水量,控制纸张所处环境温湿度。
在整个印刷生产过程中,纸张被从仓库取出,裁切,印刷后加工成型,从一个车间转移到另一个车间,这时就要考虑由于空间的变换而可能存在的温湿度的改变,从而导致纸张性能的变化。
(1)仓库
在保管上要注意纸张存放的条件,要对仓库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控制。如果纸张在高湿度的条件下,将会吸收周围的水分而卷曲变形,出现荷叶边;如果纸张存放在很干燥的环境下,将会导致纸张内的水分散失,使纸张变脆,易碎,出现紧边现象。因此,应该把纸张存放在接近使用环境的地方。
(2)印刷车间
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存在温湿度的差异,纸张在投入印刷前要进行调湿度处理,特别是单张纸。单张纸手拆包时,其含水量不可能与印刷车间的温湿度一样,要进行调湿处理,让纸张的含水量均匀并与印刷车间温湿度一致。
对胶印单张纸进行调湿的方法通常有三种:(a)在印刷车间或与印刷车间温湿度相近的晾纸间吊晾调湿;(b)在比印刷车间相对湿度高6%—8%的晾纸间进行调湿处理;(c)把纸张先放在较湿的地方加湿,然后再到印刷车间或与印刷车间温湿度相近的晾纸间进行水分的平衡,使纸张的含水量均匀。对这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后两种方法效果较好,但再需要一些设备和场地。由于条件限制,目前我国印刷厂大多采用A种方法,通常称为自然调湿法。如果纸张是在没有温湿度控制的环境下进行保管的,致少在印前24小时就要将纸张送入印刷车间进行调湿处理,使纸张所含的水分与印刷车间的温湿度相适应,这样,才能保证套印精度,提高印品质量.另外,卷筒纸与单张纸的调湿措施是不同的。卷筒纸采用纸卷包装(如牛纸包装),其外包装能够保护里面的卷筒纸的含水量不受外界环境湿度影响,只有在上机前才打开外包装。
(3)印刷加工车间
温湿度控制是印装全过程的控制。有些印刷厂只注意了车间的温湿度控制,而忽视了印后加工车间的温湿度控制。印刷车间安装了相应的空调,加湿机等装置,能够保证印刷车间环境的稳定。印后加工车间也应该采用同样方法,保证加工环境稳定,才能使纸制品加工“一路顺风”。否则,当印刷品从有温湿度控制的印刷车间进人干燥寒冷的印后加工车间,前面印刷好的纸,卡纸,纸板在进行如纸盒型加工进,会出现纸边缘断裂,露白等到问题,造成生产上极大的浪费。
印厂在制定个业采购,仓库管理以及生产环境控制一系列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细小环节对整体生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要具有全局性,管理到位,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提高生产质量。
环境温湿度对胶印的影响
按规范化标准的要求,胶印车间环境应该是恒温、恒湿,这不但有利于防止纸张变形,提高产品套印精度,而且也能保证油墨的印刷适性。但实际上,由于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企业对胶印车间环境投资情况不同,致使多数生产厂家很难保证胶印车间环境的恒温、恒湿,由此给胶印生产带来一些实际困难和工艺故障。
一、温湿度变化对纸张的影响
纸张的含水量是随着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而改变的,纸张的吸水与失水能力与其本身的性质、构造和原料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纸张的致密程度越高、纤维越长、施胶度越高,含水量就越低,否则相反。纸厂生产的纸张含水量通常为5%~7%,在纸张的运输、存储、印刷过程中,随着不同的环境,其含水量会有所增减,这种含水量的变化,对胶印来讲常常有害无益。
1.纸张吸水。由于纸张本身的温湿度低于环境温湿度,纸张为了达到与环境的平衡,必然要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致使纸张四周致密度降低,纤维间隙增大,纸张变形呈“荷叶边”,四边起伏翘曲。这种变形的纸张给胶印带来的困难是:对于下摆式前规的机器,由于纸张叼口波浪起伏,很难进入前规,*作者为了达到目的,势必要加重压纸片压力,造成的后果是侧规拉纸不到位、套印不准。甚至纸张会越过前规直接进入印刷单元发生轧坏印版、橡皮布等故障;对于上摆式的前规,纸张凸起部分
进入前规时,与前规档纸舌、垫压片相碰,造成纸张下不到位,影响套印精度。同时,纸张拖稍高低不平,也给飞达正常分离纸张带来一定难度。纸张的这种变化对胶版纸可通过正常晾纸方法解决,而对于250g/m2以上的涂布白板纸,晾纸却很难奏效。我们的解决方法是:尽量使用与本厂气候相同地区生产的纸张,提前几天把裁切好的纸张堆入胶印车间,让其有一个适应车间环境的过程,在印刷过程中严格控制版面水分,整齐堆放好半成品。
2.纸张失水。纸张失水会造成收缩,形成“紧边”,即中间凹下(或凸起),四边翘起(或伏下),这种纸张在印刷时,一是分纸困难,二是当其进入压印滚筒后,应力释放不匀,极易起皱,使产品报废。我们除采取上述方法外,还关闭门窗加装门帘,尽量保证车间温湿度不致偏低。在装纸时,对板纸送行揉搓敲压。
二、温度对油墨的影响
油墨的黏度、流动性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黏度越小,流动性越大。油墨的这种特性,与生产工艺和印品质量有极大的关系,表现为:黏度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油墨的转移、印迹的坚实程度、油墨渗透量及印品光泽度等。流动性太小,会使油墨传布不流畅,不均匀,造成在同一印刷面上墨色前后不匀;流动性过大,会使印迹不能准确地转移,图文层次不分明,墨色不饱满,色泽不鲜艳,降低了印品质量。而油墨的黏度和流动性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增加油墨黏度的同时,会降低其流动性,否则相反。可见,根据温度变化,正确地调节油墨的黏度、流动性对印刷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在寒冷的冬季,我厂就曾因温度过低发生过以下两次工艺故障。
1.温度过低,油墨调节不当造成重影故障。枉8-10℃的条件下印刷时,因油墨的流动性太小,我们就加入了大量6号调墨油,使油量黏度大大降低,油墨在印版图文上形成浮墨,并转移给水辊,水辊转一周后又在印版空白处着墨,结果墨辊、水辊同时给印版供墨,形成一种特殊重影,重影距实际印迹正好为水辊周长。后来温度回升,洗车重新加墨,重影故障排除。
2.温度过低,油墨黏度太大,被迫停止生产。有一年元月中下旬,气温骤降,温度一般在-25~-27℃,车间虽有暖气供应,但夜晚温度也不过5℃。在此种作业条件下,正确地调节油墨黏度和流动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是比较困难的。加各种辅助剂,降低油墨黏度,势必要增大其流动性,会导致流动性过大的工艺故障。在夜班印刷一批彩印活时,我们把预先放在暖气边已烘软的油墨加入墨斗,并加入适量去黏剂和6号调墨油,但没过半小时,油墨又变硬了。因为温度太低,油墨内部凝聚力增加,油料分子活性减弱,离散力降低,致使油墨不易拉丝断裂,在印刷时,压印叼牙叼力不足以克服橡皮布对纸张的黏附力和剥离力的合力,因此发生纸张粘贴在橡皮布上的故障。尽管我们采取了减轻印刷压力、更换橡皮布、降低印速等措施,仍不能排除故障,只得停止生产。次日,车间温度回升后,再未发生纸张粘橡皮布的故障,生产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温湿度变化对胶印生产确实有重大影响。建议有条件的厂家,尽量改善胶印车间现状,给胶印提供一个温湿度相对稳定的环境,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